买得各不同款式的玩具越来越多好吗?
1.玩具不是越多越好
虽然各种各样的玩具都很好玩,但是玩具买多了,有些玩具不是这个年龄段玩可能会导致孩子的认知能力,或许引起不良效果。
而,孩子的面前有很多各种各样的玩具,他们不知道选择那款玩。
正如心理学教授克莱尔·勒纳曾说:
给孩子们过多的玩具或不适当的玩具会损害他们的认知能力。因为在过多的玩具面前孩子会显得不知所措,从而没有办法集中精神去玩其中某一个玩具,也不能从玩中学到知识。
玩具太多不好的危害
《婴幼儿行为心理学》记载了这样一项研究:36名幼儿分为两组,一组拥有18个玩具,一组只给4个,经过四十分钟的玩耍时间,第二组的孩子在每样玩具上倾注了很多专注力,他们创造性地去摆弄玩具,玩出不同的花样;而第一组的孩子,面对众多的玩具,持续度和探索度都明显打折,这摸摸那抓抓,反倒无法获得玩耍的乐趣。

研究人员最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同一时间内,最好不要让孩子玩太多种类型的玩具。”
1.影响注意力
比如:书架上摆满了很多不同的书籍,你开始带着目标性去选择自己需要看的书籍,但是书架上的书籍很多你想看的书,可是你挑来拣去的,搞到你眼花缭乱。
面对过多玩具的选择,孩子也会眼花缭乱。他们也无法会停留过多这个玩具多长时间,别说仔细研究玩具的新玩法,应该玩到大概几分钟还是几秒钟可能会把玩具放在另一旁了,这样不但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还不能从玩中学到东西。
2.无法养成珍惜玩具的习惯

我家孩子就是这样每次买玩具,买到自己喜欢的玩具,拿回家。玩具玩不长时间就把玩具开始随意摔坏,或者乱放,又想着下次出去逛街寻找新玩具。
3.不利于大脑发育
教育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那些玩具较少的孩子,经常与父母一起阅读、唱歌和游戏的时间更多,要比那些家境优越、玩具成堆的同龄孩子智力发展得好。

虽然市面上的玩具各种各样,品类广泛,有些玩具可以益智,有助于智力开发。但是有些玩具除了一些吸引孩子的好奇心的玩具,不一定会给宝宝带来思考和启发,反而浪费时间和金钱,影响孩子日常学习和大脑发育。

玩具并不是多多益善,合理地控制玩具数量,可以促使孩子与其他小朋友分享或交换玩具。
不同的月龄,选择不同的玩具
玩具是孩子的童年里面不可缺少。但是选择对玩具,可以帮助孩子开发大脑发育,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认知能力,体验玩具的不同的玩法的乐趣。
1个月的宝宝,选择黑白卡。

月子里的宝宝视觉比较模糊。只要宝宝能够睁开眼睛看到黑白卡就能帮助宝宝刺激视觉发育。
2个月的宝宝,选择摇铃手抓球。
手抓球发出铃声,能让宝宝主动寻找声源,可以刺激宝宝听觉,后期可以给宝宝锻炼抓握能力,一举两得。
3个月的宝宝,选择健身架。

不仅可以给宝宝训练踢脚,抓握,手眼协调能力,也可以训练宝宝翻身,抬头等大动作的能力。
4个月的宝宝,选择手摇铃牙胶玩具。

这时候宝宝处于口欲期,什么东西都放进嘴里,也喜欢手里抓东西。
5个月的宝宝,选择曼哈顿手抓球。

这个月宝宝能够自主抓握玩具和小物件。这时候,选择曼哈顿手抓球符合宝宝全方位的抓握习惯,也锻炼宝宝手口协调能力,多个圆形拉环,培养宝宝手部精细动作。
6个月的宝宝,选择婴儿拍鼓。

这个月宝宝能有协调能力有一定提高,会摇动和敲打拍玩具。
婴儿拍拍鼓适合宝宝可以在敲打中,锻炼宝宝手部能力,有不同音乐模式可以激发宝宝的乐趣。
7个月的宝宝,选择布书。

帮助宝宝色觉发育成熟,可以给宝宝彩色卡和有颜色的布书,促进宝宝色彩和事物的认知,同时,帮助宝宝锻炼翻合,手部精细动作。
8至9个月的宝宝,选择电动爬行,软胶手抓球。

这时候的宝宝对声音比较敏感,可以用带音乐的电动的玩具,引导宝宝的爬行动作,锻炼肢体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
10至11个月的宝宝,选择多功能玩具板,学步车。

这个时候,宝宝开始学习站立。
也要辅助宝宝能够自主站立,妈妈可以手扶着宝宝锻炼走步,多功能玩具板有着不同的玩法,锻炼宝宝小手灵活。
12个月的宝宝,选择婴儿音乐手机。
这个时候的宝宝会模仿大人打电话的动作。电话中不同按键声音,可以激发宝宝听觉,引导宝宝学会开口说话能力。
最后,玩具是让宝宝的一种快乐的手段。选择好的玩具对宝宝来说,不但可以锻炼宝宝各种的智力发育,以及能够在玩过程中可以学习很多知识,也可以激发孩子的探索能力,专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