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玩具的历史发展

时间:2024-11-17 10:45:28

中国民间玩具历史久远,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存在。

1公元前4400-前3300,大溪文化遗址:

·带有装饰的陶球(类似弹珠)

大溪文化

可能由投掷武器转化而来,说明早期的游戏器具与生产劳动(狩猎)存在密切的联系。就像小猫小狗在游戏中学会狩猎,孩子的玩具基本是对大人世界的模仿。

2脱离生产,更注重精神需求的玩具:

·陕西宝鸡北首岭遗址——陶塑人面像(可以理解成陶制的面具)

仰韶文化

·陕西西乡县李家村——陶塑猪首(脸上戳了好多洞)

新石器时代

·新时代时代遗址——骨笛和骨哨。

骨笛

骨哨

·河姆渡遗址——埙。(原始乐器+诱捕猎物+孩子玩乐)

3先秦时期(夏商周),玩具多为陶制、石制和泥制:

·殷墟——石牛、石熊、石蝉和玉雕。

玉龙

·齐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

马王堆汉墓,两个2个吹竽,3个鼓瑟

六博蹋鞠

4汉代,玩具兴盛:

·或取好土作丸卖之,于弹外不可以御寇,内不足以禁鼠(泥质弹丸)

·或作泥车、瓦狗、马骑、倡排(现存实物多为陶塑)

·画像上有幼童玩木鸟。

·新疆民丰尼雅遗址东汉墓中发现棉布制作的人俑(布制玩具)

汉代陶鸡

5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存留玩具不多。

《陈书》记载:木刻为人偶,衣以道士之服,施机关,能拜跪。(机关玩具)

6隋唐时期,玩具材料不再限于陶制,多了面塑、瓷塑、丝帛、木雕、彩绘等玩具。

·动物俑有马、牛、羊、猪、鸡、犬、鹅等造型。

·1972年阿斯塔纳201号墓葬出土的泥俑四人组,一个舂粮,一人推磨,一人筛糠,一人擀面烙饼,再现了唐代炊饼的制作过程。

做饼

7宋代,玩具作为名词正式出现,这时期的玩具几乎包括了后代所有玩具的材质和题材。

江苏镇江出土的宋代泥塑童戏像

苏汉臣《秋庭戏婴图》局部

苏汉臣《百子嬉春图》

8元代,继承宋代,没啥变化。

元人《婴戏图》滑梯、竹马、拨浪鼓

9明代,玩具制作水平进一步提高,题材也愈发丰富。

明代婴戏图

10清代,玩具的风格样式基本定型。风筝、泥哨、空竹、拨浪鼓等传承至今。

青花婴戏图碗

粉彩婴戏图盘

11鸦片战争后,民间玩具式微。

12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化入侵,加上现代化、全球化,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很多传统技艺相继失传。

13随着2003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启动,很多濒危技艺得到扶持。

虽然不同地域的玩具风格不同,但基本有以下3种共同特征:

1就地取材,成本低廉

民间玩具多用泥土、竹木、废旧布料做成,符合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

2制作简单,省时省力

民间玩具的制作工艺相对简单,适合农闲时生产。

3造型简练,颜色鲜艳

民间玩具多用吉祥纹饰进行装饰,题材也多为劳动生活和神话传说、戏剧人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