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玩具:玩具是越多越好么,怎样摆放玩具更利于宝宝发展?

时间:2025-02-15 02:38:27


我们从一个贫瘠年代进入冗余年代,对精神物质的需求有着非常大的变化。


我们小时候,物质贫乏,经济条件也不好。还做不到想要什么玩具就可以买什么玩具。想要一个洋娃娃要好长时间才能实现,想要一个小汽车还得是特殊节日才能拥有。


由于我们小时候,大部分过的比较贫瘠。当年的社会发展也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玩具也没有被设计制造的五花八门琳琅满目。当有了孩子以后,恨不得把所有的你认为的爱:玩具。所以你认为孩子喜欢的玩具,都给他买回来。


那玩具真的是越多越好么?


0-3岁以前玩具并不是越多越好太多的玩具,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影响孩子的专注力。21世纪,非常多的家庭进入中产。物质条件不能说优越小康基本没问题。特别是一个孩子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有的甚至有姑姑叔叔阿姨舅舅。这个买一点,那个买一点,玩具都堆成山。


特别是便利的电商服务,以及各种平台的热推,玩具一天都能下好几个单。甚至很多有条件的家庭单独开辟一个房间,给孩子作为玩具房供孩子玩耍。

在这样的物质环境下,小宝宝玩具都能看到眼花缭乱。又怎么会专心玩一样玩具呢?


孩子的专注力,是孩子以后能否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工作的前提。


这么一听,是不是感觉不怎么玩具的选择上,不必太过焦虑,也要简单的把把关。



如果玩具堆积如山是常态,那该怎么办呢。


如果家里实在玩具堆积如山,可以这样做


1: 定期清理掉玩坏的玩具

可以跟孩子一起把坏的不能再玩的玩具定期清理掉。能玩有些损坏的,带着孩子修一修。


每样玩具都有他的使用寿命,可以引导孩子珍惜身边所得的玩具,但不要因为害怕他弄坏阻止孩子,探索新玩具的玩法,有一定损坏的时候,也不要嫌弃可以引导孩子开发玩具的新玩法。

珍惜所有,才能收获更多。


2: 把玩具做好分类,收纳盒收纳起来。

在孩子能自己翻出来的位置,摆放2-3样不同的玩具,隔断时间可以换一批。收纳好的玩具,放到孩子拿不到的地方。


玩具于孩子的吸引力,总是一阶段一阶段的。玩具能开发很多新玩法,也能有不一样的分类。分类可以由孩子自己来,什么玩具暂时收起来,怎么分类,可以由孩子自己决定,这样更有参与感,让孩子在自己的事情上有决定权跟协商权。


3: 尽可能养成:玩--收拾--下一组玩的习惯


可以尝试带着孩子一起收拾玩具。如果孩子不按这种方式来,可以等她完全不玩以后带着孩子一起收拾。


好的习惯不容易养成,而坏的习惯一秒破功。孩子就是无限可能,成长路上也有很多让成年人摸不着头脑的不规律。


即使孩子怎么引导,都很难保证时时刻刻做到你想要的结果。原则上的事情,不退让。其他事情,放过自己。




挑选玩具的原则


1,玩具的材料操作安全


玩教具操作材料符合安全质量标准和环保要求主要指玩具符合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发布的GB 6675-2014

《玩具安全 第1部分:基本规范》、

《玩具安全 第2部分:机械与物理性能》、

《玩具安全 第3部分:易燃性能》、

《玩具安全 第4部分:特定元素的迁移》

4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玩具包装上有3C安全标识,“CCC”标识CCC(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是“中国强制认证”的英文缩写。

此外,欧盟国家的玩具用CE安全合格标识,英国玩具用狮子标识,日本玩具用ST标识。户外玩具和器械参照同一标准。


安全锦囊

  1. 看安全标识是否带有3C安全认证。
  2. 闻气味是否有异味,表面是否光滑不粗糙。
  3. 检查玩具的安全性,是否有拉绳不结实,机械开关松动,容易出现操作失当的情况。
  4. 符合年龄的玩具,如婴幼儿处于口语器的玩具是不可以玩,带有小零件小部件的,容易出现吞食的危险


2,眼脑手结合(益智玩具)


0-3岁尽可能选择运用眼耳手脑的玩具,少选择声电光的玩具。后面的玩具,可以根据孩子兴趣爱好购买。


3岁以前尽可能选择,能让孩子动脑动手多益智玩具。开发玩具的多种玩法规则,引导孩子动脑想,动手做,专注观察。


声电光的玩具,比例越小越好。


大部分这种玩具,简单易操作,多彩的颜色,纷杂的声音,比较不容易让小宝宝集中注意力观察玩具的外形颜色特点玩法。

太容易获得,不容易引发思考观察。


这种玩具,可以在孩子大点以后,根据孩子自身兴趣选择。


3,少而精,不要多而杂


玩具的选择上,尽可能少而精,不要多而杂。

同类型玩具,除非孩子专项就爱这种玩具可以有收集的爱好。不需要买太多同类型的东西玩具,专项玩具也尽可能不要重复选择。


玩具越多,清洗收纳摆放就比较费劲。玩具精致,简洁多种玩法多样选择,可以省去非常多的整理清洁时间,也减少了挑选时间跟精力。



玩具买那么多,满足的到底是孩子还是父母自己?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买玩具。

未必是满足孩子,也可能是为了满足自己。

满足自己小时候,玩具没有被满足的缺失感,或者满足自己对于孩子少陪伴的愧疚。


孩子真正需要的并不是非常多玩具的陪伴,更多的是想要跟父母通过玩具产生的互动和情感链接。


此刻起,放下对玩具的执念。

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亲子游戏亲子阅读,不是比堆积如山的玩具来的更有趣?

没有一个孩子会拒绝,户外活动以及亲子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