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放性强:不会限制思维的玩具
所谓“开放性玩具”,就是指没有固定玩法的玩具,这就给自主操作提供了极大的空间,能让玩的人尽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常都是结构简单的玩具,比如积木、磁力片、七巧板、拼插玩具、粘土、太空沙等。
有的玩具虽然酷炫,但玩法单一,比如只要按一下按钮,就发出声音或唱歌,伴随着灯闪的玩具。宝宝能做的就是按按钮,完全不需要动脑,可能刚开始还会被声光电吸引,玩一会就会扔在一边了,经常玩这样的玩具容易让大脑变得更加“懒惰”。
但开放性玩具正好相反,任何人拿到手就能自行探索,不会有年龄限制:小婴儿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没有门槛;大孩子又能设计出更复杂的玩法,还可以任意组合,搭配着玩,往往会变成家中翻牌率最高的玩具。
就拿积木这种最经典的开放性玩具来说,每个年龄段宝宝都会有不一样的玩法:
1 岁前,刚开始宝宝还不会拼搭,仅仅是拿起、放下、推倒就能玩半天,这也是宝宝在锻炼动手能力、感知空间关系;
1~2 岁,对简单搭建感兴趣,比如水平排列、垂直垒高,在这个过程中动手能力、创造力也会不断提高;
2 岁以上,玩法更加多样,能够玩创意拼搭,比如搭建农场、城堡;能根据搭建来玩情境游戏;还可以玩颜色、形状认知和分类;通过摆放进行数学启蒙,等等。
2、操作性高:锻炼动手能力的玩具
用双手感知和探索,是宝宝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他大脑发育的关键。
宝宝每一次用双手探索,就是在刺激大脑神经元的连接,这种连接和宝宝认知能力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
0~3 岁正是宝宝手部精细动作发展的黄金期,不管是早期的吃饭能力、自理能力,还是上学后写字画画、工具使用,都离不开早期动手能力的锻炼。
所以,爸爸妈妈可以根据宝宝现阶段的动手能力,选择合适的玩具锻炼宝宝的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比如
1 岁前,锻炼基础动手能力,如抓握、捏取、抠洞、对敲、握紧后放手,可以给宝宝提供感官球、洞洞书、安全小物品如溶豆等玩具用品;
1~2 岁,鼓励双手合作、提高动手难度,如开盖、套塔、投掷、搭建大积木、穿大孔、简单握笔、翻阅绘本,可以给宝宝提供带盖瓶子、串珠、纸笔等玩具用品;
2~3 岁,提高动手准确度,如搭建小积木、穿小孔、拼插、系纽扣、学用剪刀,可以给宝宝提供穿绳玩具、拼插积木、带纽扣的衣服等玩具用品。
3、耐玩性久:能够重复玩耍的玩具
能够重复玩耍的玩具,可以让宝宝对学到的信息和技能多次巩固记忆,帮助建立大脑中神经元的突触连接。
正如世界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说:“重复练习是儿童的智力体操。”年幼的宝宝,认知能力不足,记忆时间很短,重复就是他学习的最佳方式。
年龄越小的宝宝,往往越需要通过重复来“熟能生巧”,每一遍对他来说,都能获取到新信息。
此外,家里玩具堆得太多,反而会令孩子眼花缭乱,每个玩具都玩不了一会儿,难以沉下心想出更多玩法;如果一次只给宝宝看到几样玩具,通常他的玩耍时间更长,玩法更加多样。
所以建议爸爸妈妈购买质量过关、能经得起重复玩耍的玩具,平时只留几种宝宝近期感兴趣的玩具放在外面,其余收纳起来,定期轮换。
一般来说,符合宝宝年龄特点,有挑战但不至于太难,或者每次可以有不同变化的玩具,宝宝都能重复玩很久,比如:
6 个月~1 岁:感官球、可移动玩具如小汽车、推拉玩具、大块软积木、套圈等;
1~2 岁:玩偶、大颗粒搭建积木、安全蜡笔、穿绳类玩具、切切乐、沙滩玩具、拼图等;
2~3 岁:过家家玩具套装、进阶拼图、拼插玩具、安全剪刀、球类、骑乘玩具等。
达芬奇曾说过,“人的智慧不用就会枯萎”。对宝宝来说,好的玩具就可以帮他在玩耍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锻炼开发大脑,不让“智慧”枯萎。